中新社上海4月22日電 題:滬上電影人熱議《西藏天空》: 藏族題材是巨大文化寶庫
  中新社記者鄒瑞玥
  歷時五年、投資4000萬元人民幣拍攝,由上影集團推出的藏語史詩大片《西藏天空》近日在上海上映,反響熱烈。這是第一部用藏語拍攝、藏族演員擔綱主演,反映西藏歷史社會生活和西藏人情感的影片。在《西藏天空》學術研討會上,滬上電影人指出,藏族題材是一個巨大的文化寶庫,期待更多好的電影誕生。
  《西藏天空》以兩位藏族青年40年的恩怨情仇濃縮展現了西藏現代史上激蕩風雲、滄桑巨變的一段歷史。平均年齡38歲的年輕攝製組,七次深入藏地,完成了全鏡在西藏高海拔地區取景拍攝的艱巨任務,將壯美瑰麗的西藏自然風光和藏文化呈現給觀眾,這在中國國產電影中尚屬首次。
  在《西藏天空》拍攝時間里,藏獨分子曾引發多次騷亂。拍攝該片的壓力和難度可想而知。影片劇本的修改時間長達三年,從上影編劇趙東林到著名作家阿來手中,前後易11稿。
  據上海電影集團副總裁汪天雲介紹,對於《西藏天空》的劇本,上影內部的看法也有分歧。深諳藏族文化的作家阿來此前一度放話“一輩子都不會碰電影”。上影人四五年來屢次“公關”,終於說動了他。阿來認為,原劇本囿於意識形態的禁錮,缺乏生機。在延續了原有的人物關係之後,阿來對故事進行了調整,把兩個藏族青年的輪迴、替身,許多的宗教理念都寫在裡面,意在突出人性的覺醒,突出人的個體生存狀態。它不僅反映了一百年來西藏人農奴翻身得解放,更是書寫了人性的解放和覺醒。
  最後一稿阿來一共寫了6萬字、200個場景,融入了藏民的生活細節和他對藏傳佛教的理解。最終有135場實現拍攝。“在西藏拍攝的時候,發生過天災人禍,最大的災難是印度喇嘛潛入西藏自焚、打燒,許多部分都是重新拍過,他們歷經的千辛萬苦難以言表。”汪天雲說。
  影片上映後,文藝評論界稱,這是一部“久違的典之作”。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周斌將《西藏天空》與此前拍攝過的藏族題材電影《農奴》、《盜墓賊》、《紅河口》等作比較,認為《西藏天空》最大的新意是突破了“階級對立”這樣的主旋律電影話語,在更高層次上反映了經濟主導型的現代文明與宗教主導型的農耕文明之間的衝突,併在衝突中表現人的覺醒和人性的複蘇,貫穿了對自我身份的不懈追問。
  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石川認為,影片不僅體現出創作者對西藏題材理解的不同,也體現出一種時代的進步。“我們這個時代一定要有自己的特定立場和角度,怎麼來表述西藏,怎麼讓西藏問題進入我們的敘事,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據悉,《西藏天空》上映後已獲得意大利、加拿大兩個國際電影節的參展邀約。
  電影人也給《西藏天空》提出不少意見,包括故事情節的貫穿不夠明晰,對人物愛情的表現不夠充分等。汪天雲透露,接下來上影還將拍攝《塵埃落定》,依然會考慮全部啟用藏族演員。(完)  (原標題:電影人熱議《西藏天空》:藏族題材是巨大文化寶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63pilt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